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隨著 PCIe Gen5 SSD 推出,SSD 的讀寫速度跟價格都來到一個新高度。但如果你只是想擴充儲存空間,那不一定要花這麼多錢升級,PCIe Gen4 和 PCIe Gen3 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款 AGI AI218 4TB,官網標示竟然可以來到 3,700MB/s,讓我很有興趣,價格是 $6,599。所以接下來就來看看 AI218 的外觀和速度表現吧。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外盒正面是以白色為主體色,背面則是綠底白字搭配,上面印有產品資訊以及序號。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整盒含 AI218 本體重量為 31.7g。而正面最顯眼的產品標示就是那大大的「M.2 SSD」。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拆開外盒,內部是用塑膠殼裝著 AGI AI218 本體,並且 AI218 外層還套著防靜電袋。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AGI AI218 4TB 本體重量為 9.2g。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說明書有繁體中文,並且放在第一頁。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AGI AI218 4TB 本體正面貼著 AGI 的 Logo,我很喜歡它的顏色漸層以及兩邊帶著機械感的紋路。另外,這個貼紙觸感不像一般貼紙,是屬於比較厚的、軟的材質,官方文宣提到裡面有石墨烯,並將其視為散熱片。因此如果自己撕下這層,也會變成沒有保固,這點也要留意。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背面貼紙則是 AGI AI218 的資訊,可以看到容量為 4TB,型號為 PCIe Gen3 x4 NVMe SSD,產地為 China。另外,如果移除這張貼紙,保固是會失效的,要注意一下。原廠保固有 3 年,對比現在現在許多競品 5 年保固稍少一些。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撕開正面貼紙,可以看到一顆主控晶片、一顆電源管理 IC、一顆 DRAM 和兩顆 NAND Flash。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AGI AI218 4TB 採雙面佈局設計,背面則有兩顆 NAND Flash。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NAND Flash 型號是 PF29F08T2APCQK1。PF29F 是 Intel 製造的顆粒,能夠在 Intel 查到不同後綴的 NAND Flash。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主控則是 Realtek RTS5762,這顆晶片特色是支援 NVMe 1.3 協議,最多可以到 8 個 NAND 通道,支援 3D TLC、3D QLC NAND Flash,且具備 DRAM Cache。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DRAM 是 Micron 的 9DA47-D9STQ。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Realtek RTS5762 在當時推出時標明最高讀取可以達到 3,500MB/s,最高寫入為 3,000MB/s,但從 AGI AI218 的 Datasheet 會看到官網標示 4TB 版本的最高讀取為 3,700MB/s,寫入為 2,950MB/s,這不禁讓我好奇 AI218 最高讀取真的能超過 3,500MB/s 嗎?測試的結果大家待會就會看到了。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測試平台規格如下:
CPU:AMD Ryzen R9 7900X
Cooler:Fractal Lumen S24
MB:ASUS ProArt X670E-Creator WiFi
RAM: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200 16GB x2,KF552C40BBK2–32
Graphic:CPU integrated AMD Radeon Graphics
target SSD:AGI AI218 4TB
OS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PSU: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850W Platinum
Chassis:InWin 905
Chassis Fan:Fractal Aspect 12 PWM x3
Monitor:ASUS ProArt PA279CV
OS:Microsoft Windows 11 22H2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因為 AGI AI218 沒有是沒有散熱鎧甲的 SSD,所以這次測試是使用主機板自帶的散熱片。像這樣沒有自帶散熱鎧甲的 SSD,更方便 DIY 玩家安裝,讓主機板的散熱片在視覺上有更高度的統一性。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CrystalDiskInfo 中,可以看到韌體為 VB431D69,介面為 NVME Express,並且也有辨識出 AI218 傳輸模式為 PCIe Gen3 x4。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CrystalDiskMark 中,首先設定測試為 5 次 4GiB,在最佳效能設定下,讀取來到 3,720MB/s,寫入則為 2,911MB/s。令我驚訝的是讀取速度竟然有到 3,700MB/s,甚至還超過了,真的出乎意料;寫入的表現就中規中矩。在隨機 4K 上讀取為 161K IOPS,寫入為 250K IOPS。混合讀寫方面,效能來到 1,091MB/s,RND4K 則有 213K IOPS,與寫入數據相近。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同樣是 CrystalDiskMark,在真實世界設定下,讀取變為 2,642MB/s,只有最佳效能的 70% 左右,落差幅度偏大。寫入則為 2,571MB/s,與最佳效能的 2,910MB/s 差不多,應該是受惠於 AI218 是自帶 DRAM 的 SSD。混合讀寫方面,速度反而比最佳效能還快,來到 1,955MB/s。最後是隨機 4K 測試,讀取為 16K IOPS、寫入為 41K IOPS、混合讀寫則是 19K IOPS。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讀取平均約為 3.44GB/s,與最高讀取 3.7GB/s 很接近。寫入平均則為 1.90GB/s,大概只有讀取的一半,有滿大的懸殊。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PCMark 10 中,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 設定下,得分為 1,526,頻寬測到 268.88MB/s。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Read,循序讀取速度平均為 3,219MB/s,圖形除了一開始掉在 1,500MB/s 一下子,其餘都是非常平穩的。總耗時接近 70 分鐘。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Write,一開始速度為 1,858MB/s,在 Cache 用盡後速度掉到 180MB/s 左右,平均為 600MB/s。看到這個圖形時覺得它比較符合 QLC SSD 的特性,問了 AGI 才知道 AI218 的 512GB、1TB、2TB 版本是使用 TLC,而 4TB 卻是使用 QLC。我覺得 AGI 在頁面上應該將顆粒標示清楚,並附上 TBW 規格。比較特殊的是,AI218 4TB 雖然是 QLC,官方仍按照 TLC 容量的比例給到 2,400TBW,可能三年要用到 2,400TBW 真的不容易吧。這邊將資料整理如下:

512GB,循序讀取:3,050MB/s,循序寫入:2,200MB/s,300TBW
1TB,循序讀取:3,450MB/s,循序寫入:3,100MB/s,600TBW
2TB,循序讀取:3,500MB/s,循序寫入:3,200MB/s,1,200TBW
4TB,循序讀取:3,700MB/s,循序寫入:2,500MB/s,2,400TBW(QLC)

 

PCIe Gen3 x4 M.2 SSD 讀取竟然超過 3,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既然現在 PCIe Gen5 已經推出了,甚至還有 PCIe Gen4,為什麼還要買 PCIe Gen3 的 SSD?」但如果要升級 PCIe Gen5 SSD ,代表你的 CPU 和主機板都要買到更高階的才有支援。另外,PCIe Gen5 SSD 帶來的速度感受在日常使用比較有限。所以如果你的預算有限,那用 PCIe Gen3 或 PCIe Gen4 的 SSD 作為儲存資料的磁碟,應用於讀多寫少的場景也還算合理。而至於要買到 TLC 還是 QLC,就看個人的使用情境以及預算衡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Enter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