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在 COMPUTE 2024 前一個多月,Montech 發布了一款新機殼 SKY TWO GX。有別於 SKY TWO 的正面是一整片玻璃,SKY TWO GX 選擇了前置風扇的設計,預裝三顆 ARGB 風扇。這次我選擇了白色款,價格是 $2,490。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SKY TWO GX 前面有磁鐵快拆的防塵濾網,周圍框架是塑膠件,中間濾網部分是單層金屬。拆卸上非常便捷,安裝的對位也因為磁鐵引導,可以做到完全盲操。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前面除了可以快拆的磁吸濾網,還有前飾板。有些機殼是濾網和前飾板一體,若要拆下濾網就要將整個前飾板卸下。而前飾板通常是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在機殼的金屬框架上,拆卸就會比較費勁。而像 SKY TWO GX 單獨將濾網作為磁吸的方式,加上打開濾網就能看到所有風扇,幾乎不會有拆前飾板的需求。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前置三顆 AX140 ARGB 風扇,為 14 公分規格,安裝方向為進風。平常若單買白色的 AX140 ARGB 價格是 $520。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將 SKY TWO GX 轉到側面,是一整片的側透玻璃,採用樞紐側開的設計。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前側設計有手把,上面還有 MONTECH 字樣。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玻璃上有的保護膜貼有「拆玻璃時請先將機殼平躺」的提醒標示。不確定原廠這樣建議的理由,我臆測或許是擔心新手打開時沒有留意周遭情況,玻璃在樞紐沒有阻尼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撞到周圍的東西碎掉。但我自己覺得,這種玻璃如果要拆卸,直立擺放比躺下還安全、直覺。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拿出新機時,玻璃前緣上下都貼有膠帶,避免玻璃打開。玻璃厚度實測約 3.95mm,應該算是 4mm 的規格。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每個樞紐和機殼連接處,是以三顆螺絲外露固定在機殼上。這也是比較少見的做法,稍微降低了美觀程度。但或許這樣 SKY TWO GX 這樣的設計可以在差不多的成本下,讓玻璃側板更貼近機殼本身,減少中間的縫隙。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如果將樞紐固定在內側,會讓機殼後方更好看一點點。相比其他同樣採用這種沒有阻尼感的簡易樞紐的機殼,我手感覺得 SKY TWO GX 的玻璃,開闔時稍微晃動玻璃都可以感受到樞紐的間隙。此外蓋上玻璃時,也要稍微提高才能剛好關上。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優點的話,這樣比較鬆的樞紐,在裝回玻璃時更方便,可以一次進洞。我也建議,如果你是新手,安裝時可以考慮把玻璃拆掉,增加你的活動空間,也讓裝機更安全。當然我們消費者,如果喜歡比較緊一點、少一點縫隙,像這樣簡單的結構,我們也可以用老虎鉗稍微夾緊樞紐,就可以達到比較緊的效果。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卸下玻璃後,可以看到 PCIe 擋板也都配合整體白色的外觀,做成白色。雖然這邊用了手轉螺絲,但是如果安裝比較高階、大張的越肩顯卡,空間不夠手指操作,還是只能用螺絲起子。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機殼最大支援安裝 E-ATX 主機板,所以選擇的自由度上會高一點。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頂部濾網的固定螺絲在機身後方,使用手轉螺絲固定,並且是防脫落螺絲,不用擔心轉太多掉出來的問題。頂部濾網是金屬材質,質感比前面板的塑膠邊框好一些。拆裝上雖然要卸下螺絲這個步驟,不過對比大多數人平常打開頂部濾網的頻率來說,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幾乎沒什麼負面影響。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卸下頂部濾網後,可以看到有多排風扇安裝孔位,在風扇安裝的深度上能夠有更多選擇性,避免了一些卡機構的尷尬。此外官網也提到 SKY TWO GX 相較 SKY TWO 增加 10mm 的散熱空間,可以支援到總厚度 63mm 的水冷排。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頂部 I/O 排列在靠前的右側。Power 鍵和 Reset 鍵都有下凹設計,也做了大小區隔,盡量避免了誤觸的情況。對於熟悉的使用者來說,在完全漆黑的情況下,也能做到盲操。令人費解的是,電源鍵的方向與其他 I/O 完全不同,著實有點違和。或許原廠這樣設計,是希望電源鍵與其他 I/O 在方向性上有所區隔,且大多數人第一眼大概也不會察覺。連接部分具有 USB-A USB3 兩個、USB-C 連接到 USB-E 一個、獨立分開的耳機、麥克風接孔。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有別於前面進風風扇 AX140 ARGB 採用白色的線,甚至連束線也是白色的,SKY TWO GX 的 I/O 線還是常見的黑色。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如果你想組一個全白視覺,那麼就要評估一下黑色的線連接到主機板上的影響多大。但印象在這個價位的白色機殼,也比較少有白色 I/O 線的選擇。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回到正面艙位,機殼最大可以安裝 E-ATX 主機板。不過我手上目前沒有閒置的 E-ATX,這次還是會以 ATX 的板子來安裝。比較特別的是,在右側可以看到有可以手動操作的零件。這個是一個擋板,卸下後可以在預留的框架上再安裝兩個側向風扇。平常如果沒有安裝的話,維持原樣就可以,讓前面進風更順暢。除了頂部的三個過線孔沒有矽膠護線圈,側邊四個過線孔都有配合機殼顏色的白色矽膠護線圈,雖然有輕微色差,但在這個價位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這個擋板的固定鎖是透過旋轉的簡單機構實現固定。不過不用特別按照方向旋轉,他只是簡單的十字型卡扣,沒有強制的方向性。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底部有三個過線孔,其中一個接近方形的帶有矽膠護線圈。前置則上下打通,沒有其他零件阻擋。前面的散熱區域貫徹到底部,可以實現前面、頂部各安裝一組 360 水冷。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後方電源部分,只能從側邊安裝電源,再從背後鎖上螺絲固定。電源艙標示支援到 210mm。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卸下機殼右側金屬板,可以看到主要走線區域在中間。右邊也有足夠的空間給 CPU 電源走線。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左邊是兩個 120mm 風扇安裝的位置,右邊則是預留給 CPU 散熱器背板安裝的空間。採用 8mm 的鋼板,加上整體機構設計比較簡單,有些地方會覺得比較軟。但以這個這樣規格、價格的機殼來說,算是滿合理的。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隨附有風扇和 ARGB 燈光 Hub,共有 6 port,前置預裝的三顆風扇佔掉三組。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雖然官方標示理線空間有 25mm,但如果是 ATX 24pin 較粗的線,走線起來是比較侷促,但這也是 SKY TWO GX 可以安裝高階顯卡,但整機尺寸又不會到太胖的原因。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背後附有兩個 2.5" 快拆安裝板,同樣使用防脫落的手轉螺絲。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中間走線幹道預裝有三個白色魔鬼氈,魔鬼氈上印有 Montech Logo。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具備一組硬碟架,可以安裝兩顆 3.5" 磁碟。出廠的配件和說明書,就放在上層拖盤中。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打開盒裝後,可以看到各個螺絲使用透明夾鏈袋分類,相較許多價位較高的機殼使用一次性包裝,使用夾鏈袋對於未來備品的取用和管理都方便很多。此外還有黑色的一次性束帶,比一般常見的還細。其實我個人滿喜歡用這種一次性束帶,畢竟幫朋友安裝電腦大多都是一次性用個三五年,鮮少遇到故障要拆機大修。當然對於玩家來說,經常拆裝零件的話,一次性束帶肯定不是好選擇,但我覺得買這個價位機殼的玩家,還是以普通消費者居多,所以我還是支持 Montech 原廠選擇一次性束帶,只是未來可以考慮用白色的。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說明書就是一張簡單的摺頁,比較沒有文字的步驟說明,主要是寫出零件名稱。但圖片算是清晰易懂,雖然我也是裝完才看到這張摺頁紙在配件盒中,但也足以證明其零件、螺絲分類清晰,對於組裝執行的人來說是事半功倍。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接著看到右邊側板,其採用常見向後推的拆裝方式。對應兩個側邊選購的 120mm 風扇位置,鋼板上也預留了通風孔和濾網。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濾網是無邊框但具有磁條的形式,拆裝上毫無難度。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機殼底部有簡易滑軌抽取式的過濾網,對應電源進風口。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底部四個角落的腳墊居然是白色的。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安裝到一半,稍微比劃一下尺寸,拍個照片。圖中裝好的零件如下:
CPU:Intel Core i5–13600K
MB:ASRock B760 PRO RS
RAM:Micron Crucial Pro DDR5 6000 32GB(16GB ×2)White
SSD:TEAMGROUP T-Force G70 PRO M.2 PCIe SSD 1TB
Graphic:PNY GeForce RTX 4070 Ti 12GB XLR8 VERTO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純白的記憶體一直以來都比較少見,DDR5 更是稀缺。所以像 Crucial Pro DDR5 這套有不錯的規格,適合不愛超頻的我,外觀白色程度高,散熱片也是金屬材質,搭配 SKY TWO GX 這樣的白色機殼,我覺得非常讚。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當初選擇 ASRock B760 PRO RS 這張主機板主要就是勝在便宜,在 B760 中是入門級的選擇。以這個等級來說,供電陣容滿強的,搭配 i5–13600K 之前測過沒問題。I/O 也能滿足大多使用者的需求,對文書使用來說更是殺雞用牛刀。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SKY TWO GX 的 CPU 散熱器高度標示支援到 168mm,對於大多塔散沒什麼問題。不過如果你選擇安裝塔散、下吹式散熱器,我會建議至少多準備一顆 120mm 風扇,安裝在後方作為排風。這是 SKY TWO GX 比較特別的地方,可能一開始就預設消費者會安裝水冷,所以沒有在後置預裝風扇,反而強調了頂部加大空間,可以有更多空間餘裕安裝水冷。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在顯卡安裝尺寸上,SKY TWO GX 標示支援到 400mm。畫面中這張 PNY RTX 4070 Ti 約 330mm,可以看到前方還有一些空間可以走線。電源艙上方、顯卡下方的位置,還預留有兩個 120mm 風扇安裝位置。所以整個機殼最多可以安裝 11 顆風扇。雖然風扇多不一定和散熱好有絕對關係,但是這代表著 DIY 玩家在風扇安排上有更多選擇性。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在官網介紹上我有看到,如果是想要顯卡直立選項的話,可以找到 Montech 的直立顯卡套件 VGM,拆下機殼上的 PCIe 擋板,改裝成顯卡直立選項,不過這個套件的價格我沒有找到。

 

散熱進化 Montech SKY TWO GX 前置預裝三顆

我覺得在 $3,000 以下價位,你很容易看到前置預裝三顆 120mm ARGB 風扇的機殼。但是真的很少看到預裝 140mm 風扇的機殼呢!雖然我沒有親自上手過 SKY TWO,不過看過網路上的資料,我覺得 SKT TWO GX 和其前一代是截然不同的產品。可能保留下來的特徵就是頂部 I/O、主機板安裝區域佈局。光是側邊玻璃的設計方式、前面板的設計選擇,其差異性之大都可以歸在不同系列了,僅作為個人淺見,或許 Montech 在產品系列的規劃上有更宏觀的看法。

 

arrow
arrow

    Enter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